关于营业外收入等六个常见问题,老会计是这样解决的!
新会计知道,刚开始会计的时候,我希望所有的问题和答案都有一个详细的模板供参考。今天创业萤火会给你六种处理非经营性收入/支出的核算内容等常见问题的方法,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1.固定资产处置计入资产处置收益还是营业外收支
(一)“资产处置收入”,是指企业出售分类为待售的固定资产时确认的处置损益,以及处置未分类为待售的固定资产产生的处置损益。债务重组中处置固定资产和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固定资产产生的损益也计入本项目。
(2)固定资产的资产损坏和报废损失反映在“营业外支出”项目中。这里的“损坏报废损失”通常包括因损坏、丧失使用功能等自然灾害造成的固定资产报废清理损失。
2.营业外收入和营业外支出核算内容
(1)“营业外收入”行项目反映企业除营业利润以外的收入,主要包括债务重组利润、与企业日常活动无关的政府补贴、捐赠利润(企业接受股东或股东的子公司直接或间接捐赠,经济实质属于股东对企业的资本投入)等。项目应按“营业外收入”金额分析填列。
(2)“营业外支出”项目反映企业发生的营业利润以外的费用,主要包括债务重组损失、公益捐赠费用、非常损失、盘亏损失、非流动资产损坏和报废损失等。项目应按“营业外支出”金额分析填列。
3.关于“利息费用”和“利息收入”项目的填列
“利息费用”行项目反映企业为筹集生产经营所需资金而应支出的利息费用;
“利息收入”行项目,反映企业确认的利息收入。利息收入主要包括银行存款产生的利息收入和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14号——收入》相关规定确认的利息收入。这两个行项目是“财务费用”行项目之一,用正数填写。
4.政府补助计入其他收益还是计入营业外收支
(1)政府补贴标准规定,与企业日常活动相关的政府补贴,应根据经济业务的本质,计入其他收入或冲减相关成本。与企业日常活动无关的政府补贴,应当计入营业外收入和支出。
(2)政府补贴标准没有界定“日常活动”。通常,如果政府补贴补偿的成本是营业利润中的一个项目,或者补贴与日常销售和其他经营活动(如增值税退税等)密切相关。),认为政府补贴与日常活动有关。
(3)政府补贴有两种核算方法:总额法和净额法。总额法是将政府补助的全额一次性或分次确认为收入,而不是扣除相关资产的账面价值或成本。净额法是将政府补贴确认为相关资产账面价值或补偿成本和费用的扣除额。
(4)企业对与日常活动相关的政府补助,如果选择总额法进行会计处理,应增加“6117其他收入”进行核算。与日常活动相关的政府补助和“其他收入”总核算法下应直接计入本科项目的与日常活动相关的其他项目。对于总额法下与日常活动有关的政府补贴,当企业实际收到或收到政府补贴时,或当确认为“递延收入”的政府补贴分配计入收入时,借记“银行存款”、“其他应收款”、“递延收入”,贷记“其他收入”。期末应将本科目余额转入“本年利润”科目,科目结转后应无余额。
5.关于政府补助在现金流量表中的列报
企业实际收到的政府补贴,无论是与资产有关还是与收入有关,在编制现金流量表时,都作为业务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列报。
6.关于代扣个人所得税手续费返还的填列
作为个人所得税的扣缴义务人,企业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收到的代扣代缴手续费,应作为与日常活动有关的其他项目,填写在利润表的“其他收入”项目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