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干妈

一向低调的老干妈也要跨界搞冰淇淋了?

3月17日,老干妈天猫旗舰店发布公告:正全力筹备新品发布,并计划于近期与国内知名冰品做联动,以探索更多的方向。  

这一消息成功引起了广大网友的关注,不少网友猜测老干妈可能会跨界推出冰淇淋,也有网友猜“可能是推出冰淇淋味老干妈”。一番热议下,很快话题#老干妈或将推出冰淇淋#登上微博热搜,阅读次数目前达到了6187.4 万。  

对于老干妈的这次跨界,网友们也表达了不同的看法。有网友称 “是加了豆豉酱的冰淇淋吗?挺想试试”“不管好不好吃吧,创新也还不错”,也有网友怀疑老干妈在哗众取宠,“与其搞这类不知所以的新品,不如把产品品质做好。”  

不管外界的评论如何,这次主动跨界对于老干妈来说已经是很大的突破。毕竟和同样作为国产老品牌的椰树凭借“另样”直播间找到流量密码相比,老干妈似乎还处于“断网”的时代。  

前不久因老干妈微博、微信、抖音等多个平台官方账号长时间未更新,甚至出现了老干妈退网的传闻。一个月后,老干妈天猫店才出面否认了这一传闻,并登上热搜。

而这一传闻的出现并不夸张,通过查看可以发现,其在抖音的官方旗舰店最后一条更新停留在2022年11月22日;老干妈官方微信公众号“老干妈”,自2022年3月24日后便再无更新;其官方微博“老干妈风味食品”下至今尚未更新内容,显示“该企业资质未经过年审”,最新审核时间停留在2013年9月4日(未年审)。  

老干妈通网的时间并不长,2018年4月,老干妈才正式注册天猫旗舰店,开始线上之路;2020年2月27日,发布了第一条抖音内容。  

在广告营销上,老干妈也一直很佛系。  

2018年老干妈因为一件印有logo卫衣在国内外抢尽风头,并掀起“土味时尚”,活动期间老干妈天猫旗舰店的销售额增长了20%。  

但这次的爆火并非来自老干妈的努力,“是他们(纽约时装周)主动联系我们,我们给了他们一张图片而已。”此前在接受红星新闻采访时,老干妈内部人士表示。  

活动结束后,老干妈品牌电商负责人李俊俣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也表示,“天猫来找我们合作时,一开始我们是拒绝的,你知道,老干妈是非常佛系的品牌,我们从来不做任何广告,但没想到能以这种方式再度走红,品牌上下很震惊。”  

或许这次合作让老干妈尝到了甜头,此后老干妈还联合聚划算拍摄了视频广告《拧开干妈》、和淘宝购物车合作推出的“老干妈情话瓶”等。  

老干妈走下神坛  

对广告营销的佛系老干妈是有底气的。  

作为国民辣酱,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老干妈占据着市场五分之一的份额,年销售一度突破50亿元,还一度被视为辣酱届的价格基准线,“比它定价低的品牌难以盈利,比它定价高的品牌则难以动销。”  

但如今老干妈正在走下神坛。  

去年在贵州省工商联合会与贵州省企业联合会共同发布的“2022贵州民营企业100强榜单”里,老干妈以42.01亿元的营收额,位列第11位,而在2017年和2018年榜单中,老干妈还维持在第5位。  

和排名一样不断下滑的还有营收。在经过2020年营收达到54.03亿元的高位后,2021年营收42.01亿元相比上一年直降12亿,跌到了2018年的水平。  

把时间线拉长可以看到,在2018年之前老干妈的营收也经历过下滑。数据显示,2016年-2021年,老干妈营收总额依次约为45.49亿元、44.47亿元、43.89亿元、50.22亿元、54.03亿元、42.01亿元。  

这次下滑更多原因在于老干妈内部的失误决策。  

2014年陶华碧将自己最后1%的股份转给了小儿子,正式退居二线,至此大儿李贵山获得老干妈49%股权,负责开拓市场;小儿子李妙行则获得51%股权,掌管公司大权。  

但李贵山热衷于跨界投资,他操盘的云润天阳房地产项目,房屋宣称2015年下半年交付,最终被拖成了烂尾工程。同时也给老干妈蒙上了负面新闻的阴影。  

二儿子李妙行在掌权之后为了降低成本,放弃了一直以来使用的贵州辣椒,转而选择更为便宜的河南辣椒。  

这一决定让老干妈一直维持的好口碑崩塌,消费者在网上吐槽老干妈变味的声音此起彼伏。  

此后老干妈的负面不断,2017年由于油烟污染,南明区生态局随即对老干妈进行了约谈,要求制定治理方案;同年,老干妈发生配方泄露事件一名前员工在离职后,带着老干妈的部分产品配方等大量商业机密进入本地一家食品加工企业,生产相似的辣酱产品。2019年,老干妈的贵州工厂两次失火事件,受影响的生产线产能占到了总产能的三分之一。  

而这时一旁的陶碧华终于坐不住了,于2019年选择再次出山。在陶碧华重新出山后重新采用了贵州辣椒作为辣酱原材料,挽救了老干妈不断下滑的颓势,2020年、2021年营收达到50.22亿元、54.03亿元。  

但重新归来的陶碧华面临的是更加复杂的市场环境。在老干妈身后辣妹子、茂德公、饭扫光、川娃子等辣酱品牌紧追不舍。  

新兴品牌饭爷、虎邦辣酱、佐大狮、李子柒等在资本的助力下增势迅猛。比如外卖新零售品牌佐大狮在半年时间里,先后获得数千万元的天使轮和1亿元元的A轮融资;创立于2014年的饭爷,已累计完成4轮融资;通过外卖场景进入市场的虎邦辣酱也在2019年完成数千万元的A轮融资。  

跨界和联名:老品牌的新希望?  

内忧外患下,老干妈抓住了跨界营销这跟救命稻草。  

但跨界营销真的能拯救老干妈吗?  

相比于新兴品牌,传统品牌虽然在产品和线下渠道上更有优势,但线上转型缓慢且普遍“通网”晚。  

去年5月,茅台才正式上线i茅台APP,开始践行数字化营销。近期“直男财经”在参观椰树总部大楼时了解到,“椰树总部的办公大楼前两年才刚通网,还是为了搞直播才通。”截至到目前,椰树未上线淘宝、京东平台的官方旗舰店。  

在“通网”后,不少传统品牌寄希望于跨界和联名。  

去年茅台与蒙牛联名出品的茅台冰淇淋线上线下同时发售,此外还在全国8省14城的永辉门店开启冰淇淋快闪吃活动,吸引众多网友前去打卡。  

同样是去年“醋王”恒顺跨界推出3款文创雪糕,口味分别为酱油芝士、香醋和黄酒,售价每只18元,引来众多网友关注。  

30年烘焙品牌好利来,自从2019年与喜茶对上线后,踏上了联名的疯魔路。据统计,仅在去年的前9个月,好利来共上新了9个联名款产品,其中包括《国王排名》、巴斯光年、草莓熊、哈利波特、泡泡玛特等。  

但在传统品牌通过跨界和联名收获流量的同时,各种吐槽也随之而来。  

比如定价66元一份的茅台冰淇淋引来不少“智商税”的评论,另外在经历过刚推出时的火爆景象后,如今逐渐回归冷清,更多的人止步于尝鲜。  

椰树凭借直播间出圈后,伴随着土味和擦边营销的争议一直不断;好利来通过疯狂联名推出诸多创意十足的新品,但却忽视了蛋糕最根本的味道,去年好利来推出哈利波特中秋月饼时,不止一位网友发问“做的这么漂亮,味道为什么不能跟上呢”?  

当下,已经换回贵阳辣椒的老干妈并没有消除质疑声:“现在老干妈越来越不好吃了,只咸不辣”“里面的辣椒是苦的”“太油了”......各种吐槽之下,也有不少网友把目光投向了其他品牌。  

跨界也许会给老干妈带来短暂的流量和销量,但在这之后呢?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阅读全文>>

外卖软件成了虎邦的困兽器时,虎邦便陷入了一个巨大的“坑”。

考研名师张雪峰曾表示,外卖员这一职业现在风生水起,但会在未来的5-10年内彻底消失,随之而来的是外卖市场翻天覆地的变化。

届时为“凑单”而生、4年捞金2个亿的虎邦辣酱会如何?

辣酱市场上,老干妈已为业绩愁的焦头烂额,年轻人不再钟爱瓶瓶罐罐,味好美、六必居接连猛攻,就连海底捞也下场做辣酱,整个辣酱市场都陷入了一个怪圈——不择手段的抢食消费者的消费场景。

虎邦以“肉辣酱”重塑了消费者的认知,相比于素酱老干妈,肉酱更适合拌饭下饭,提味的同时口感更佳,而素辣酱虽然也下饭,但更适合做作料,对于肉食爱好者来说虎邦显然更胜一筹。

不过这一次性小罐的肉酱,能创造出第二个“老干妈神话”吗?

01.虎邦狂飙,老干妈跌落

虎邦有两不做:一是与传统销售模式一样的不做,二是和同行竞品模式一样的不做。

比如彻底颠覆老干妈线下为主的渠道风格,精准匹配“简餐”场景,打开外卖软件搜索虎邦辣酱,页面弹出均为商家,点开后多为“餐点+虎邦辣酱”的形式组成套餐售卖。

要说虎邦是如何“驯服”这些商家的,简直是一套教科书般的营销手段:

当年外卖平台竞争激烈,很多商家跟风进入却不懂得如何运营,于是虎邦找来很多大咖组建了一个运营团队,与商家进行谈判。

“我帮你运营,教你引流圈粉、做社群,我们不要一分钱,但前提是上架我的虎邦辣酱”。

很快虎邦靠着“免费运营”收买了大量的商家,虎邦产品力较足,销量更是不断提高,以至于后来很多商家自己上门找虎邦谈合作,久而久之虎邦便完全融入了外卖菜单,再也不可分割。

我们常见的虎邦辣酱是长这样的:

相比之下,我们对瓶装的虎邦感到陌生。

打开淘宝搜索虎邦辣酱,第一件商品为15g小的鲁西牛肉酱,售价20袋28.8元;其次是30g的撕拉装,6盒售价9.9元;50g的装售价34元8罐,单罐4.25元。

而瓶装的210g卖到了19.9元,与老干妈280g10.5元的价格形成明显对比。

但对比虎邦及老干妈的成本却是成正比的:虎邦辣椒主要选取的是线椒和鸡泽椒,每年辣椒成熟都会安排人工采摘,但同一株的辣椒成熟时间有所差异,只能安排分批采摘,人工成本较高。

辣椒储存方面,摘下来的辣椒会在24小时内被储存进冷库,相比于老干妈的干辣椒,虎邦储存成本更高。

除了辣椒及人工,植物油、牛肉、酱料等辣酱制作所需原料近年都开始纷纷涨价,几乎所有的辣酱都进行了一波短暂的提价。

老干妈提价5%-15%,有商贩表示原本9元一瓶的老干妈辣酱涨价到两位数,相比之下本就用来凑单的小包装虎邦浮动更小,对人的购买欲影响不大。

但与涨价一同到来的,是网友们对虎邦辣椒“没有以前好吃”、“比以前辣”的声讨,在淘宝评价中,很多消费者反映虎邦鲁西牛肉酱“吃完闹肚子”、“辣辣的不好吃”。

豆瓣小组“我们都是爱酱狂”中,一位网友表示虎邦辣酱没有以前好吃了,18年的时候还是“惊为天酱”,后来再购入就成了没有牛肉、只有辣椒片的小号牛肉酱。

更甚的是它的口味逐渐对不上它的价格,消费者更倾向于购买外卖平台商户的袋装酱料,针对一人食场景进行开发,相比于口味,消费者更看重它的“下饭”“便携”属性。

或许缺少瓶装场景,是虎邦的最大症结。

02.笨拙的“困兽器”何解?

其实普通的玻璃瓶比特殊的塑料瓶成本要低的多,不仅不怕腐蚀,就连腌菜都不容易发酵了,对内容物还能起到完全的保护作用。

而咸菜、酱油、醋,以及一些酸碱腐蚀性物品都不容易让玻璃成分发生变化,相比之下塑料分子的结构便没有那么稳定。

但实际上,瓶装更能稳固在消费者心目中的形象,早期老干妈便凭借着高高瘦瘦的玻璃瓶和红色铝盖渗透消费者的内心,成为家喻户晓的饭桌上的必备,久而久之酱类品的瓶瓶罐罐开始普及,出现在各大超市的货架上。

最重要的是玻璃瓶由于自身重量与保护性,极大的绑定了餐桌的食用场景,加之瓶身透明,消费者更能关注到内容物。

其实虎邦瞄准新时代消费人群是一件非常冒险的事情。

至今辣酱领域的玩家们都从未将进入市场的初始场景瞄准外卖,诸如李子柒、饭爷、川娃子等都选择触手伸向线下批发市场、商超及电商平台,追着老干妈跑的味好美也是选择渗透到快餐渠道,通过甜辣差异口感渗透市场 。

调味品有三种渠道,分别是餐饮、食品工业、家庭消费,家庭消费调味品的用量其实远远低于餐饮和工业,虎邦的确看起来在餐饮行业里如鱼得水,本质依然是在家庭消费场景里打转。

这依然会面临老干妈的产品跟随问题,而与老干妈的正面交锋不过是时间早晚。

除此之外,虎邦还在面临“可持续发展”的问题。

虎邦辣酱的价格并不便宜,几乎是老干妈的3倍,若后续虎邦辣酱的价格继续上涨,再赶上新玩家市场掀起价格战,虎邦将丝毫不见优势,消费者的接受程度也会降低。

目前虎邦的营销费用并未砸在构建自身品牌概念上,而是大手笔投入渠道商,集中火力与老娘舅、曼玲粥、乡村基等品牌合作联盟。

对于新消费品牌来说,掌控消费者情绪变动极其关键,虎邦单纯的构建与渠道商的合作桥梁并不适合自身品牌发展,且成本较高,是最为“笨拙”的一种方式。

要想放弃现在的生存方式,虎邦需要做大品类战略并突破现有渠道。

日前虎邦对自己的品牌进行了一次全面升级,从“虎邦”更名为“虎邦肉辣酱”,再次深耕“肉辣酱”定位,与传统辣椒酱区分。

但相比之下定价是虎邦过不去的坎,在辣酱江湖有一则传闻:比老干妈贵便卖不动,但要是卖的便宜了则不赚钱。

10元掌控权,留给虎邦的空间其实很大,既然无法突破价格,那就走1元一袋的路线,创始人陆文金曾表示:在老干妈这个行业巨头的影响下,新品牌要想做大做强,不应该与巨头争抢存量市场,而是创造增量市场,把蛋糕做大。

虎邦看似产品越做越小,实则生意越做越大,在老干妈营收持续下滑之际,虎邦正在冉冉升起,未来二者将跑在两个完全不同的赛道。

玻璃瓶或许不是虎邦的困兽器,外卖软件也只是虎邦升起的跳板之一,在老干妈眼里虎邦还是个稚嫩的孩子,在辣酱这条路上,虎邦还有很多课要上。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阅读全文>>

近日,话题#老干妈跌出贵州民企前10#登上热搜。

在由贵州工商联、贵州省企业联合会联合发布的“2022贵州民营企业百强榜”榜单中,老干妈在近五年中首次跌出前十,位居第11位。榜单显示,贵阳南明老干妈风味食品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老干妈”)2021年的营收总额为42.01亿元(人民币,以下未标注则同),比去年营收总额减少了12.02亿元,后退了5个名次。

实际上,此次并非老干妈第一次出现营收下滑。根据老干妈发布的业绩数据显示,2016-2018年,老干妈的营收分别为45.49亿元,44.47亿元和43.89亿元。

业绩连年下滑的源头,或可以追溯到2014年创始人陶华碧功成身退时。彼时,陶华碧将帅印交给小儿子李妙行,市场则由大儿子李贵山负责。据投资家网报道,兄弟俩掌权后,为了降低原料成本,将老干妈用了十多年的贵州辣椒,换成了价格低廉、口感较差的辣椒。

失去独特口味的老干妈,几乎是在一夜之间失去了大批拥趸。很快,大量网友在社交媒体上吐槽,“老干妈再也不是当年那个味道了”“老干妈不好吃了”“总感觉差点什么?”等诸如此类的声音,比比皆是。

随后的几年间,老干妈先后遭遇“天灾人祸”。在口碑下滑的同时,先是“‘老干妈’核心配方遭泄露损失千万元”备受关注,而后又因“仓库失火”导致三分之一产能受到影响。除此之外,陶华碧大儿子李贵山投资屡屡碰壁,欠下巨额外债。

最终,老干妈在2018年迎来至暗时刻,营业额持续走低的同时,市场份额从原来的20%下降至11%。

面对下滑的业绩和失去的市场份额,陶华碧再也坐不住了。2019年,陶华碧回归,不仅将老干妈的配料重新换回熟悉的原材料,还将老干妈的制作配方重新调配。

同时,为了讨好年轻消费群体,一向扬言“坚决不做广告”的老干妈也开始在营销上发力,搞起了跨界联名和鬼畜视频等。

陶华碧的回归,老干妈配方调整再加花式营销,使得老干妈在2019年扭转了业绩的颓势。根据老干妈发布的业绩数据显示,2019年公司销售收入破50亿元,同比上涨14.43%,创历史新高。

但老干妈重回巅峰终究是昙花一现。在2020年营收增至54亿元后,老干妈的营收于2021年骤降12亿元,不仅跌出了贵州民营企业的前10名,也跌回到了4年前的水平。

对此,食品产业分析师朱丹蓬表示,老干妈曾经的辉煌,依靠的是陶华碧的个人魅力。但在竞品层出不穷、营销形式日益多样化的今天,在产品、渠道和品牌上,老干妈的优势明显下滑。显然,仅凭创始人的个人魅力已经不能取悦市场。

正如朱丹蓬所言,在辣酱领域,既有六必居、李锦记、海天等传统品牌拓展辣酱品类,又有虎邦、饭扫光、川娃子和李子柒等新品牌的来势汹汹。

而为了迎合消费者的需求,这些新锐辣酱品牌们不断升级迭代,除了口味更加多元,食材更加丰富,就连包装都更加便捷。

艾媒咨询CEO兼首席分析师张毅对燃次元表示,目前国内辣酱市场尚处于不断增长的阶段,未来肯定还会有越来越多新的辣酱品牌涌现,以满足消费者越来越细分的需求,这些新品牌必然会对老干妈形成合围态势。

“但老干妈最主要的问题还是出现在产品本身。”张毅直言,从消费者认知的维度来看,老干妈产品的改良显然没有跟上时代的发展,无法满足消费者更多元化的需求,这才是导致其增长乏力的主要原因。

01、年轻人抛弃老干妈

对于80后的沐沐而言,老干妈不仅是调味辣酱,也是自己青春记忆中的味道。

“大学期间,老干妈是我们宿舍的必备存粮,食堂的菜实在吃不下,我们就用老干妈拌着白米饭或者配着馒头一起吃。”沐沐对燃次元表示,但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老干妈的味道似乎就发生了变化,“没有之前辣,也没有之前香,牛肉粒也变少了,而且越来越咸,我就吃得少了。”

在北京市丰台区一家农贸市场卖了10多年调料的摊主告诉燃次元,目前卖得最好的辣酱其实还是老干妈,“我每个月都要进五六箱的货,一箱24瓶,大概三到四天就能卖完。

”不过该摊主也坦言,比起十年前一天一箱老干妈都不够卖的盛况,如今老干妈的需求量的确有所降低,“一方面现在市面上的辣椒酱品牌越来越多,另外年轻消费者的口味也发生了变化。经常会有年轻的顾客前来询问是否有比老干妈清淡的辣酱或下饭酱。”

如上述摊主所说,如今,已经毕业参加工作的沐沐,会购买不同口味的辣酱用于做菜调味,但却很少会用老干妈。

“老干妈的味道太‘霸道’了,会抢其他调料的味。基本用老干妈做出的菜,就都成了‘老干妈味’。”沐沐直言,与之比较,其他品牌的辣椒酱,可能辣味或者香味更浓,咸味较少 ,做菜的过程中,自己再额外加点别的调味料,味道就会跟着变化。

只是偶尔,沐沐还是会用老干妈炒个饭,“与其说是吃辣酱,不如说是‘吃情怀’,怀念青春的味道。”

对于“老干妈没有之前好吃”的评价,95后女生琪琪的看法与沐沐略有不同。

在琪琪看来,现在丰富的物质生活让人们的口味变得愈发刁钻,“以前吃辣酱拌饭或蘸馒头,老干妈是主角,现在面对一桌子菜,老干妈顶多只能是配角。”

琪琪平时喜欢用辣酱拌面条,其对燃次元表示,市场上可供选择的辣酱品牌和种类太多了,老干妈早已经不是唯一的选择,“当牛肉辣酱里出现大块牛肉,海鲜辣酱里出现整只大虾的时候,老干妈曾经的三款经典辣酱,就显得口感单一了许多。”

“但如果非要说优势的话,和食材丰富的辣酱相比,老干妈的价格优势明显。”但与此同时,琪琪也表示,虽然比其他辣酱的价格低,但实际上,老干妈也一直在涨价,“小时候5、6元一罐的辣酱,现在早就超过了10元,前不久我去超市看到添加牛肉末那款已经接近15元了。”

琪琪坦言,再加3-5元就能买到牛肉含量更多的香辣肉酱,自己就是这样在货架前“抛弃”了老干妈,选择了另一个品牌。

与80后和95后不同,还在上大学的00后小曲甚至一度不知老干妈为何物。

“今年,一位已经工作的学姐张罗家庭聚会,我就是在那次聚会中第一次知道并尝到老干妈的。”小曲告诉燃次元,那天学姐做了一道味道跟自己平时吃到的味道都不同的小炒肉,询问下才知道,学姐用了她的独家秘籍-老干妈,“我也因此知道了这款曾经很火的辣椒酱。”

“对于我没吃过老干妈这件事,学姐表现得很吃惊。”小曲告诉燃次元,自己并不会做菜,而为了保持身材,平时买酱料大多会选择0卡的油醋汁,想吃辣的也基本上都会选择0卡的辣椒酱,“室友们和我差不多,平时我们吃得最多的是泰式0脂甜辣酱和蒜蓉酱。”

“品牌的选择上,我们会参照社交平台上的推荐,其中关注最多的就是小红书和抖音。”小曲直言,在同学圈子里,社交平台的“种草”能力很强,“我看到过0卡0脂辣椒酱合集,也看到过高颜值国风包装的辣椒酱,还有含大颗牛肉粒的拌饭酱,却唯独没见过‘种草’老干妈的。”

正如小曲所言,燃次元以“辣椒酱”和“拌饭酱”为关键词在小红书上搜索,发现阅读量较高的几个辣酱测评帖中,老干妈的出镜率确实很低。在一篇点赞量超过2万的测评帖中,网罗了十余种辣酱品牌,其中既有大众品牌,也有小众地域品牌,但却没有老干妈的身影。

不过,即便老干妈在国内已逐渐失去“粉丝”,但在留学生的眼中,不需要依靠社交平台,老干妈仍是“顶流”。

留学生Amy告诉燃次元,即使辣酱种类千千万,但在留学生群体中,还是有不少“老干妈是我们的亲妈”的拥趸。

“我吃不惯国外食品,出国留学的第一年,全靠老干妈‘续命’。靠老干妈吃下一整碗米饭和一整个馒头是日常。”Amy表示,选择老干妈一方面是因为中国味道,另一方面是在华人非常喜爱的亚洲超市“大华9”中,能买到的中国辣酱只有老干妈一款。

“不过这一现象也正在发生改变,另一个川味佐餐品牌饭扫光正成为留学生们新晋的‘心头好’。”Amy表示,自己是后来被室友安利的饭扫光,相对于老干妈的豆豉和辣椒,饭扫光用的是野香菌、野竹笋、金针菇这些食材作为原料,更好吃也更下饭。

如今,已经回国的Amy还是会时不时会买几罐饭扫光,“懒得做菜时,就用来对付一下,牛肉用来配汤面、拌面真的非常好吃。”

02、老干妈“融”入年轻人

事实上,在上述年轻人“抛弃”老干妈之前,老干妈曾凭借着出众的口味和创始人陶华碧的个人影响力,一度成为几代人的“下饭神器”,并稳坐国内辣椒酱的头把交椅,甚至远销欧美,成为国外超市货架上的“奢侈品”。

近几年,走下“神坛”的老干妈也在不断展开花式营销,积极拥抱辣酱的消费主力,年轻人。

2018年纽约时装周,以红色为底色、胸口印有陶华碧头像的“老干妈卫衣”惊艳亮相,燃爆纽约时装周的同时,也成了不少潮酷青年心中的网红单品。彼时,在老干妈的天猫官方旗舰店,一款售价1288元的“老干妈+卫衣”套餐一经推出就被一抢而空。老干妈的这波跨界操作也让网友们直呼“厉害了,我的老干妈”。

令网友意想不到是,在纽约时装周抢尽头风的老干妈,却没有联系任何单位或组织参加时装周。“是他们(纽约时装周)主动联系我们,我们给了他们一张图片而已。”在接受红星新闻采访时,老干妈内部人士表示。

同年“双11”,老干妈又与时尚杂志《男人装》玩起了跨界联名,推出“定制礼盒”、“定制手提袋”等多种商品。不过与纽约时装周,只授权图片不同,这一次,老干妈在形象上有所突破,瓶身上质朴的“老干妈”,“脱掉”了几十年不变的围裙,换上了颜色艳丽的衬衫,“化”了精致的妆容。这一操作,也被网友标签为“火辣教母”。

“火辣教母”之后,2019年9月,老干妈再度发力,与聚划算合作的“魔性拧瓶舞”的视频在各大社交平台被疯传。视频中的陶华碧,不再是“老干妈”,而是一位年轻女性。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老干妈公司方面表示,未来,将加强老干妈品牌文化的建设及推广。

对此,消费领域营销专家李萌表示,新生代消费群体崛起的当下,面对喜欢尝鲜的年轻人,老干妈也察觉到以往以产品制胜的品牌策略“老”了,品牌危机感和焦虑感愈发强烈。

李萌进一步表示,一方面,老干妈“不爱打广告”的理念与年轻化的消费趋势相背离,另一方面,社交媒体的发展步调过快也让传统老品牌跟不上节奏。

“但最根本的问题,还是老干妈寄希望于营销手段重拾年轻消费者,却从产品下手,降低成本,这或许才是老干妈走向下坡路的根本原因。”

随后,老干妈的营销动作还在继续,但频次却在减少。2020年初,老干妈和淘宝购物车推出了“老干妈情话瓶”。据贵阳网报道,此次活动使得其天猫旗舰店的销售额增长了20%。对于此次合作,老干妈品牌电商负责人李俊俣表示,“没想到能以这种方式再度走红,品牌上下很震惊。”

但之后,尤其是近两年,老干妈却鲜有出圈的营销动作,似乎又回归到那个“不爱打广告”的老干妈。

“从上述营销动作可以看出老干妈正在努力融入年轻人,但这些营销动作基本都属于热点营销,热点营销的特点就是来得快去得快,需要时不时刷存在感,因为总有新的事件吸引人们的注意力。”李萌表示。

在李萌看来,实际上,几乎所有的老品牌都面临年轻化受阻的问题。但却鲜有老品牌能够给出系统的打法,更多的还只是停留在“今天一个联名,明天一个跨界”的阶段。这种方式,虽然可以短暂获取流量,但在营销事件结束后,很难会被人记住。更为值得注意的是,一旦营销活动的力度把握不到位,还存在动作变形、伤害品牌的可能。

03、产品才是核心竞争力

在老干妈逐渐“失去”年轻人那几年,辣酱市场正在上演激烈的市场争夺战。包括虎邦辣酱、饭爷、海天、李锦记,甚至李子柒等网红品牌纷纷加入了辣酱市场的竞争中,并在陶华碧坚持“不贷款、不参股、不融资、不上市”的四不原则时,借助资本的力量迅速崛起。

图/超市货架上辣酱品牌越来越多 来源/燃次元拍摄

天眼查资料显示,创立于2014年的“饭扫光”和“饭爷”,已分别累计完成三轮和四轮融资,累计融资金额均破亿元;新零售品牌“佐大狮”,仅仅是在2019年,就先后在1月和5月完成数千万元的天使轮和1亿元元的A轮融资;同年12月,来自青岛的虎邦辣酱完成数千万元的A轮融资。

2021年,复合调味品品牌川娃子食品完成由高榕资本领投的近3亿元A轮融资。今年9月,以“阿香婆”辣酱著称的西安太阳食品有限责任公司完成增资扩股,新引入的股东包括元气森林。

随着资本的涌入,辣椒酱市场规模呈稳步增长趋势。智研咨询发布的《2022-2028年中国辣椒酱行业市场专项调研及投资风险预测报告》显示,2021年中国辣椒酱市场规模为263.7亿元,同比增长1.5%。

除此之外,与老干妈相比,上述品牌也更善于线上玩法与跨界合作。

比如,饭爷在诞生两年后,就上线了京东、天猫、淘宝等平台,其中,京东商城上线短短两天就卖出了3万瓶;同年,饭爷先后与汇源、京东、阿里巴巴、APUS、聚美优品、优酷和7-11等企业开展合作,进一步扩充市场份额。

另一个诞生于2015年的虎邦辣酱,则凭借跨界营销、外卖,以及布局线上迅速走红。根据环球财富网报道,早在2019年,虎邦辣酱就已经与饿了么、美团等各大外卖平台Top500中的270家以上商户建立长期战略合作,合作的品牌商户达3万多家。

反观老干妈,自品牌诞生以来,线下一直是老干妈的主场,商超渠道更是老干妈推广销售的重要渠道。但在线上电商和社区团购等,对调味品销量增速越来越明显的渠道,老干妈虽有布局,但似乎错过了红利时期。

燃次元观察到,老干妈在京东的自营店铺和淘宝旗舰店,分别开设于2018年3月和4月。两年后,老干妈又开设了抖音账号和微信“陶奶奶会员店”小程序。但直到2021年,老干妈才开始在抖音尝试带货。

对此,新零售专家鲍跃忠对燃次元表示,不只老干妈,对于很多传统品牌而言,线上渠道发展一直是个难题,“固守线下渠道,势必会弱化在互联网端的发展,但太过强化线上渠道又必然在价格体系、分销体系、供应链体系上冲击原有的线下业务。”

“老干妈是依靠线下渠道拉动的品牌,是典型的大商制模式(也叫总代模式),即由经销商主导的营销模式。陶华碧在生产方面管理不错,但老干妈自己做市场的能力并不强。”鲍跃忠进一步补充道。

销售渠道之外,新锐品牌会根据年轻人求新求变的特点,定期推出新口味。比如,香辣海鲜酱里少不了大块的瑶柱和整只大虾;牛筋酱里不仅有颗粒度极大的牛筋牛肉,还加了金针菇和泡椒当配料。更有甚者,还特意用鲜椒与铁观音茶做跨界碰撞,再加上酥脆的松子丰富口感。

实际上,老干妈在产品品类上,也有推陈出新。燃次元观察到,在老干妈淘宝官方旗舰店,其展示的产品有近20种。不只辣酱,老干妈还涉足了豆腐乳、香辣菜、火锅底料等细分领域。只不过在消费者的认知层面,还是最经典的豆豉、牛肉和鸡肉三款辣酱。

“虽然老干妈也有出新品,但主打产品基本没有变化。产品迭代要不断去迎合不同年龄、不同场景和不同消费热点等进行研发,在这一点上,新品牌们做得很好,这也是它们能够跑出来的主要原因。”在张毅看来,对产品本身的这种研发和迭代的忽视,才是老干妈最致命的问题。

张毅表示,很多消费者对老干妈是有感情、有情怀的。

“我认为,未来老干妈可以围绕三个方面去深耕,一是展开大规模的市场消费需求行为调查,了解消费者真正的需求是什么,进而进行产品研发和迭代;二是对细分领域和场景进行分析,从而改善或升级产品体系。”

张毅进一步分析,第三才是营销,“实际上,我个人认为,老干妈在营销方面做得还不错,如果能再加上产品力的支撑,一定能成为可持续发展的国民品牌,重新抓住年轻人的胃。”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阅读全文>>

前段时间,元气森林盯上“老干妈”的生意,让不少行业人士感觉意外。

准确地说,是元气森林以5433万元的金额、30%的增资比例,一举成为老牌国企西安太阳食品的战略投资方,后者的营收主力是和老干妈同为复合调味品的“阿香婆香辣牛肉酱”。

当我们为元气森林入局“老干妈”生意而颇感意外之时,其早已铺设了众多产品线,包括气泡水、乳茶、外星人电解质水、燃茶、纤茶、有矿等,涉及奶茶、无糖植物茶、功能性饮料、酸奶、矿泉水等多个品类。

此外,元气森林还在加速投资。据媒体不完全统计,2年内,元气森林投资了11个项目,目前所投资的领域涉及饮料、酒类、餐饮、小家电、软件开发等。

看起来,元气森林正在营建一个“帝国”,但稍加审视,便会发现,现实要“骨感”得多。

公开资料显示,2021年,元气森林营收约73亿元,其中约40亿元来自气泡水,这意味着在气泡水之外,元气森林尚未找到新的、足够强劲的业务增长点。

可以说,眼下的元气森林,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足以撑起一台冰柜”

元气森林的业务布局中,投资“老干妈”之外,还有两件事值得关注。

一件事是卖辣条。去年,媒体报道称,元气森林斥资500万元,成立了一家名为“王辣辣”的食品公司,生产素毛肚、辣条等。

新零售商业评论查询电商平台发现,推介“王辣辣”辣条时,上架的商家大都强调生产用油99%为地中海橄榄油,不含反式脂肪酸与甜蜜素,并以海藻糖作为代糖使用。在测评人士看来,元气森林此举是“想要打造更健康的辣条”。

另一件事,是今年7月,元气森林正式公开披露要推出“元气可乐”。

据元气森林联合创始人鹿角对媒体称,这款产品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可乐,而是可乐味苏打气泡水。具体来说,该产品用天然代糖赤藓糖醇取代了人工代糖阿斯巴甜,同时不含苯甲酸钠、山梨酸钾等化学防腐剂,还彻底去掉了传统可乐中的配方“磷酸”等化学合成添加剂。

不难看出,和“王辣辣”辣条一样,“元气可乐”也希望带给消费者“更健康”的印象,一步步占据消费心智。

只是,占据消费心智,需要耐心,急不来。新零售商业评论发现,在王辣辣天猫旗舰店,并没有素毛肚、辣条等产品售卖,取而代之的是原切薯条,这说明辣条等产品尚未大规模铺货。

至于“元气可乐”,鹿角称这是元气森林“最纠结的一款产品”,内部酝酿超过3年时间,目前也只是线上和部分线下渠道售卖,“短期内没有大面积铺货的计划”。

新品占据消费心智急不得,并不代表向市场进击有所松懈。不只是扩展产品和品类,渠道的扩张也是“重头戏”。

数据显示,自2016年成立至今,元气森林铺设了超过100万个传统终端渠道,同时还在拓展智能冰柜、自贩机等智能终端,去年曾定下2022年底铺设10万台智能柜的目标。

元气森林智能冰柜,图源元气森林官方微博

一边大力扩展产品,一边进行渠道扩张,元气森林的目的自然是承接更多的市场空间和利润空间。

据“每日人物”报道,在元气森林创始人唐彬森的预想中,冰柜和自贩机里不只售卖水饮,元气森林孵化的北海牧场酸奶、投资的辣条和白酒,甚至还有其他品牌的产品,都可以出现在其中,“有相当高的利润空间”。

上述报道还援引元气森林销售团队一位负责人的说法称,元气森林目前的产品已经足以撑起一台冰柜,“只有冰柜里的产品达到一定的量,企业才能在市场上站稳脚跟”。

回过头看,扩展产品,扩张渠道,争夺市场,唐彬森打造了一个快消“闭环”。

在此背后,一个不大引人注意但尤为关键的背景是,快消品的最大品类正是元气森林拼命扩展的“食品烟酒”生意。据2022年上半年全国居民人均消费支出数据显示,人均食品烟酒消费支出3685元,占人均消费支出的比重为31.3%,位列第一。

用“足以撑起一台冰柜”的产品,瞄准国民最大刚需,堪称元气森林的“阳谋”。

爆款工厂?不存在的

元气森林努力推进智能柜渠道的扩张,是因为这些渠道能够收集、反馈消费数据,而对数据的洞察、运用,关系着爆款产品的诞生。

2020年8月,自媒体“深响”发布过一篇文章,标题为“揭秘元气森林成功学:精确计算爆红,像做App一样做饮料”,将元气森林对数据的运用进行了高度概括。

据“深响”了解,元气森林极其注重数据反馈,不仅自建数字化团队,还积极引入外部数据服务,希望通过数据导向来建立竞争优势。

元气森林确实采取了这一极具互联网色彩的打法。就产品打造而言,元气森林会用A/B测试决定哪个产品投入市场,其在内部采取“赛马”的方式,通过不断的口味测试、快速调整,初步选择产品并在电商平台上架,对后台消费数据够好的产品,继而进行规模化量产、大面积铺货、广告曝光加持等。

对此,接受“晚点LatePost”访问时,唐彬森直言不讳:“元气的产品理念是不要说好不好,要说你试了多少次。我们有些部门一年试错预算几千万,从口味、包装都做数据测试,最后选数据最好的。”

运用这套打法,元气森林最初在瘦身、美颜等领域展开尝试,失败后将涉猎范围扩大,终于以气泡水撬动饮料市场。

气泡水成为爆款后,元气森林也具备更多实力,加速扩展产品线。除了气泡水,外星人电解质水、纤茶也有了一定的市场声量,外界开始称元气森林是“爆款工厂”,感叹“唐彬森怎么总押对宝”。

但其实,不要说“爆款”“总押对宝”,就是投入市场的产品,也只是冰山一角,公开资料显示,元气森林SKU研发速度和研发规模是同行的数倍,但只有5%的SKU上市,“沉没”比重高达95%。

正因如此,为元气森林提供数据服务的王杰祺坦承:“元气森林的SKU很长,大家只是看到那些爆的。”

关键在于,对于“那些爆的”,也要打个问号。今年,元气森林着力发展外星人电解质水、纤茶、有矿三款产品,外星人电解质水销售额于9月突破10亿元,纤茶销售额于8月突破1亿元,有矿在矿泉水“红海”中淹没无闻,哪一个都没能成为气泡水之后的第二个爆款。

用万字长文解读元气森林时,增长黑盒研究组研判:“元气森林并没有什么‘一招鲜’的策略来打造爆款。”

该研究组认为,在饮料行业,一个爆款的出现是营销、渠道、定价、时机等诸多因素的集合,不存在固定的“爆款公式”,“大家都是慢慢试出来的”。

饶有意味的是,“晚点LatePost”追问唐彬森:“元气森林第一款爆品是气泡水,但这个成功目前没有复制到其他品类,为什么?”

他回应的第一句话是——“不可能每款产品都能爆”。

消费者正“用脚投票”

元气森林没有固定的“爆款公式”,消费者也没有固定的标的,昔日心心念念的“小甜甜”很容易就会变成“牛夫人”。

据“每日人物”报道,樱花白葡萄味苏打气泡水是2021年春天的“人气王”,但今年夏天,成了“夺命樱花白”。最扎心的是,一位经销商在春天进了4万箱樱花白,保质期9个月,到现在没卖完。

不只是“夺命樱花白”,元气森林销量整体下滑,已经成为企业和经销商不得不直面的现实,以至于唐彬森主动降速,将2022年的营收目标定为100亿元,目前又有报道称已经调整为70亿元。

元气森林何以沦为不受青睐的“牛夫人”?

从产品看,元气森林只见树木不见“森林”,主要依靠气泡水这一种产品。当市面上涌现各种各样的气泡水,消费者有了更多选择,元气森林的销售和营收难免受到冲击。

从消费者的角度看,价格则是相当重要的决策因素。“每日人物”上述报道的读者留言中,高赞评论包括“消费降级,不是必需品”“不买的原因无外乎是太贵”“感觉元气森林性价比不太高”等。

要知道,此前较长一段时间,在媒体眼里,元气森林是中国饮料市场第一个印证人们愿意买“更健康且价格更高的饮料”的企业,甚至直指“本质上,元气森林成功靠的是敢于卖得更贵”。

但是,随着“0糖”不断引发争议和质疑,元气森林也因宣传“0蔗糖”、易引起消费者误解而道歉,加上如今消费者对价格越发敏感,前几年席卷市场的“利器”逐渐被打成“钝刀”,其销量下滑、营收降速,也就不难理解了。

说到底,忙着扩展产品、扩张渠道之余,元气森林还需要花更多时间精力来深入洞察市场和消费需求。

毕竟,若越来越多的消费者“用脚投票”,彰显消费者主权,元气森林也会越来越被动,长期以往,将不见“森林”,也无“元气”。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阅读全文>>

回民王守义自1984年重新创业,拿出100元巨款开店,专业销售自己的独家秘方十三香。接下来的二十年的时间,王守义十三香稳扎稳打,逐渐做大,成为民族品牌。和老干妈一样,王守义本人稳健保守,从不向银行贷款,从不谋求上市,也不踏足调味品以外的市场,更不染指风生水起的房地产行业。王守义成为调味品行业第一品牌。

2003年,坚守诸多原则的王守义去世,家族成员把老王定下的规矩扔进下水道,面对身边各行业的财富蠢蠢欲动。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尝试经营其它领域的后代们纷纷落水。回过头来,发现曾经都是晚辈的海天,太太乐,仲景食品,王致和等品牌已经弯道超车,自己早已落后了一大截。

2016年之后,王守义十三香的第二代掌门人王银良大刀阔斧进行改革。王守义十三香能否再次崛起,成为民族品牌的代表,还是回天乏力,成为下一个倒下的莲花味精?

一、文化的传承

北宋时期有一官员退休之后开了一家药铺叫兴隆堂,随后在1101年这位喜欢在美食上捣鼓的官员实在是闲得慌,把他平时经常用的几味辛料按比例混合到一块儿,然后捣碎,炒菜炖汤的时候就放这些复合型的调味料,不用再麻烦地一样一样去找辛料。

结果这个实验还挺成功,研磨后的粉状调料更能充分发挥香料的味道,并且在人们用餐的时候不用再去挑藏在菜里边的花椒八角之类的辛料,大快朵颐即可。这个复合型的调味料在药店里推出之后就像当年的IPHONE4横空出世一样,迅速火遍整个开封城,随后又随着商业发展传到外地。

由于当时的科技水平低,加上很多配料除了大药店普通民众很难接触到,这个复合型调料的配方一直是个秘密。所以这位王氏老板靠垄断秘方赚取了大量的财富,光这一款调味品给药店创造的利润曾一度超过整个药店的盈利。后来这款调料被皇宫采用,并一直沿用下来。

1959年,我国刚进行完了社会主义改造,作为那个王氏官员的后人,王守义凭着祖传来的这个北宋爆款调料配方,做起了小买卖。只不过,他在原有配方的基础上又添加了一些其它辛料,让整个调料的味道更加丰富独特。王守义为什么要改进配方?是因为之前的那个配方已经被聪明好学的中国人模仿了,市面上有很多和祖传配方味道相似的产品。

王守义给这种复合调料起了一个名字,叫十三香。在那个不鼓励民营经济发展的年代,王守义只是凭着这个手艺养家糊口而已,其它的传统老店和王守义十三香一样,都在属于自己的那个角落里求个勉强存活而已,至于发展,那都属于改革开放春风刮来之后的事儿。

二、十三香的崛起

卖了十年的十三香虽然没能带来大富大贵,却也让王守义一家衣食无忧,大家都以为会凭着这个手艺一直活下去的时候,1969年因为某些历史原因,几乎所有的个体经营都得被迫停止。民间这些传统手艺只能转入地下,或者做给自己吃。

那些年生产斧头的家里堆满了斧头,养羊的圈里圈满了羊,大家互相不能交换,就这样眼睁睁地看着邻居日本快速地发展了十年,我们能做的只有窝在家里发展人口

后来终于改革开放了,已经60岁的王守义随着儿女来到了“天下之最中”的京广铁路沿线城市驻马店。本来对经营心有余悸的王守义本不想在晚年的时候再折腾了,但是改革的春风让身边的人都吹胖了,也让自己的子女吹得心里直痒痒。

王守义手里有十三香的秘方,他的子女们不能眼看着好东西一直被埋没,于是不停地劝他们的父亲再次创业。王守义最终屈服了,想办法弄来了100元的巨款开起了店,重新卖起十三香。

那一年是1985年,小编刚好出生。羊肉1.8元每斤,牛肉2.2元每斤,猪肉1.8元每斤左右;面粉0.25元每斤,花生油0.85元每斤。在那个物资紧缺的年代,100元怎么说都是一笔不小的数字。

王守义简简单单地做起了生意。采购的原材料真材实料,制作工艺一丝不苟,销售绝不缺斤少两,并且把利润定得很低。当初一两十三香能赚几分钱,时至今日,一盒十三香重45克利润依然是8分钱。

在那个没有资本横行的年代,有核心秘方和极低的利润率,市场上不可能出现竞争对手。一般来说,有垄断优势的必定会提高利润率,竞争激烈的必定利润极薄,有着垄断优势又把价格定得很低的人有两种,一是傻瓜,二是真心做实业的。

王守义这种教科书式的薄利多销模式使这个生意变得稳健无比,稳定的质量,可靠的人品,合适的价格,这些因素让王守义的十三香事业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越大越没有竞争对手,王守义十三香这个品牌的知名度也越来越高,后来一度登上中央电视台的黄金时间段,全国人民对于这个品牌的认知就如同汽车中的奔驰,电影界的苍老师。

1998年,十三香集团公司成立,注册资金8000万,年营业额4个亿。1999年,“王守义十三香”商标注册完成,王守义的真人头像直接作为图形商标使用,一直沿用到今日。

当年的明星企业有金正DVD,三株口服液,孔府宴酒等等,比如三株口服液当年在央视一套的广告每天得有几十分钟,金正DVD长期霸占着新闻联播前后的黄金时间段等,这些明星企业成长呈爆发式的速度,号称包治百病的三株口服液1996年一年的营业额大概是80亿,远超中国移动、茅台这些国企

但是那些企业盲目扩张,涉足很多其它行业,结果摊大揽不住,其它事儿没弄好,核心产业也给耽误了,最后这些看似风光无限的巨无霸很快都垮掉了。三株口服液从诞生到全国妇孺皆知,再到最后的崩盘,前后没有一年的时间。

金正DVD从1997年到2004年,工厂扩大了上百倍,产品早已突破DVD做到很多领域,一度做到上市,但是最后还是倒在了自己的扩张上;曾经也在央视一套疯狂做广告的家喻户晓品牌孔府宴酒,最后被中央台的焦点访谈曝光,这家酒厂竟然就是一个拿不同白酒互相勾兑的手工黑作坊。

大概是这些反面案例给了其他同时代的企业家以警示,本来就非常保守的王守义对自己的后代千叮咛万嘱咐,一定一定不要盲目扩张,不要试图涉足调味品以外的行业,老老实实赚自己老本行的钱,这个钱谁也拿不走,除非自己不想要。

2003年,王守义十三香突破了历史性的5亿销售额。但是,也在这一年王守义十三香的创始人王守义同志不幸去世了。

三、后王守义时代

不知道对于老王的去世,他的儿子们王铜良,王银良,王铁良以及众多孙辈们,他们是悲伤还是高兴。事实证明,这些后代应该表现的正确情绪是:悲伤。如果老爷子能再多活几年,这个企业或许能够带领大家走过人心浮躁的那几年。

但是,老爷子前脚刚走,这些子孙们就迫不及待地走出满是十三香味的调料厂,纷纷追求自认为比卖十三香更高大上的事业。有开广告公司的,有办纸箱厂的,有经营商贸公司的,有搞建筑设备租赁的,更有甚者,他们竟然做起了门槛极高,风险极大,老爷子生前明令禁止的房地产行业。

王守义的孙子,被普遍认为是这个家族企业的第三代掌门人,后来被证明智商根本就不够使的王太白在英国曼彻斯特留学的时候,大概是看到了国内房地产的高速增长,于是就在当地投机性地购置了多套房产,后来被深度套牢。之后在家族资本的帮助下小小王同志才勉强过关。

集团旗下的广告公司短期内根本就没有入行,盈利更谈不上;纸箱厂短期之内无法有效控制成本,价格没有优势,在市场中没有一席之地;商贸公司更是经营不善,持续亏损;工程设备租赁重资金投入,收入甚微,急功近利的经营者始终摸不着头绪;房地产板块问题频出,资金链频频出现问题。

2008年,澳门豆捞风靡全国,十三香集团领导者似乎终于看到了一个和自己老本行相近,利润又可观的新型行业。于是集团的第二代掌门人,王守义的次子王银良“瞅准了时机”,决心进军餐饮界,希望可以通过发展餐饮业带动发展本集团的基础产业的发展。

2009年,王守义十三香集团从往年的销售数据中看到,郑州是其最大的销售市场,于是集团决定首先从郑州突破。当年,第一家“王守义新豆捞”店在郑州市金水区开业,开业之初集团上下人心振奋,接下来的400家店似乎马上就要在全国各大中城市遍地开花。

连锁,加盟,融资,上市,这一连串的现象就像马上就要实现了一般,集团员工和领导都期待着金水区的这第一家火锅店火爆到排队等待的现象发生。结果这一切都没有发生,就像你买了一堆玫瑰送给了班花,班花依然没有成为你女朋友一样,结果毫不出人意料地令人感到沮丧。

三个月后,王守义新豆捞店彻底关门大吉。参与餐饮项目的几乎所有高管集体辞职,餐饮项目宣告歇菜。同时,其它所有跨界项目统统宣告集体歇菜。集团上下,员工和领导,都同时陷入了沉默。

攻城略地全部失利,回头是岸把精力还放回老本行十三香上吧。这一回头看不要紧,发现自己在原地逗留了已经太久了,市面上的十五香,十八香,十九香,二十六香等山寨产品琳琅满目,自己的十三香被埋没在里边就像是一个排行最小的老幺一般。


再看其它调味品品牌,海天味业已经坐上行业老大的位置,自己的销售额仅是海天的十分之一。纵观海天的产品线,光酱油这一项就有很多细分产品,各大超市的展示柜上海天系的产品几乎占领一半的领地。

和王守义十三香齐名合成南帝北丐的“老干妈”的经营理念和王守义一样保守,不贷款不融资不上市,最关键的是不扩张。这和老王的想法几乎如出一辙,但是不同的是老王死了,但是老干妈还没死。


同样都是一款产品,几乎同一个年代起步,王守义十三香耽误了六年的时间用来不务正业,老干妈脚踏实地地一步步发展,销售额却是十三香的两倍。不知道老王的这些搞房地产广告纸箱金融的子女们作何感想。

专门为海底捞火锅提供底料的小马仔颐海国际也于2016年上市,2020年的年销售额超过50亿。张仲景大药房旗下的仲景食品凭着一瓶香菇酱登陆创业板,其市值竟然达到百亿。另一家和十三香同时起步的太太乐鸡精目前已经占据鸡精市场的40%份额,预计到2023年销售额达到100亿。这些后起之秀越发让十三香感到凄凉。

另外,2010年饿了么问世,标志着外卖时代到来。外卖是典型的快餐文化,成本低,制作简单,于是复合型调味品迎来了属于它们的春天。小编一直错误地认为民众的饮食文化一定是向着精细化低效率化的方向发展。但事实证明那是工业化时代之后的事了,当前的经济发展水平决定了餐饮还得服务于社会发展。

复合型调味品市场由原来的35亿暴涨到1500亿,鸡精,甜面酱,蚝油,各种其它的酱等充斥了整个调味品市场。十三香像是一个过时的大梁自行车一样落寞地放在各种轿车的后面,只有那些和自行车同岁的人和一些环保主义者会注意到它的存在。

四、它会不会是下一个莲花味精

几乎也是同时起步的河南调味品企业莲花味精位于周口市项城,中国近代史名人袁世凯的老家。上世纪九十年代能进入莲花味精厂工作曾一度是当地年轻人眼中比高考还要重要的一件事。

这家企业曾当过世界第一,曾经上市过,曾让项城这个城市沸腾过。谷氨酸钠给人们带来的鲜味感立竿见影,每一个不会做饭的人似乎都变成了大厨,我们要做的是只要把菜整熟,然后再撒上大量的味精即可。

进入新世纪后,除了自身管理出现问题外,鸡精的出现仿佛就是为了替代味精。其实没有任何证据证明过量的谷氨酸钠对人体有什么直接的坏处,但是民众就愿意相信一些阴阳怪气的论调,因为对于健康问题大家都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如果小编说喝过多的纯净水有可能会把你撑死,那你会不会永远都不再喝水了?

鸡精能替代味精的另一个原因是它不但能够提鲜,其原材料里的鸡肉粉还能提供满足你日常需要的全部味觉元素,所以鸡精让快餐更美味了,也更“健康”了。所以鸡精相对于味精来说绝对是一个革命性的产品。这就好比,如果有一天出现了一款既操控优良又舒适豪华的轿车,奔驰和宝马一定会被同时替代。

于是坚持一成不变的莲花味精倒了。宇宙的本质就是在变化,没有一成不变的事物。人们的口味也是在不断地进化,健康理念也会随时代更新。

五、王守义十三香该何去何从?

那么,王守义十三香现在面临着一个悖论:坚持原产品不变,一直稳定地经营下去,它必定会慢慢地像莲花味精一样走向死亡;如果即刻就做全身的大手术,那么即刻就死,历史上有着无数的改革失败案例。

小编以为,既要认清楚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也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事物。首先要坚持自己的主业不变,也就是王守义十三香要始终不能放弃这款零售价3元重40克的黄皮包装的调味品,另外要不断地根据时代的发展和人们口味的变化来对十三香的配方进行微调。

另外,要开发一些符合时代需要的新产品,这些新产品一定要围绕自己的核心产品展开,既利用了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又迎合了市场的需求。比如开发一款既富含谷氨酸氨,又有鸡肉蛋白质和各种辛料香味的复合型鸡精。当然,这只是小编的一种瞎说,重要的是思路。

2016年,面对困境,王守义十三香的掌门人王银良重新盖起一栋综合生产大楼,引进了先进的德国生产设备。

2018年,王银良启动了为期三年的改革,首先是管理机制的改革。他把除了自己以外的所有家族成员全部剥离出了集团公司,聘请专业的职业经理人团队。对于原材料的采购把控更严,甚至由董事长本人直接负责。

2019年,王守义十三香集团的营业额勉强达到30亿,全省民营企业综合实力排名91位。不知道它能否还能重现当年的辉煌,重新回到调料行业老大的位置。小编希望这家企业能够走得更远,不上市不跨界,做大做强,成为一个纯粹的民族企业。

阅读全文>>
创业萤火
创业萤火
创业萤火
Copyright 2021 yinghuodd.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备2020017053号-1
安徽萤火点点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安徽省合肥市政务文化新区栢悦中心2412室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51-63844003举报邮箱: jubao@yinghuod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