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加快建设现代中央银行制度 持续推进重点风险处置工作】4月10日,人民银行召开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动员部署会议。人民银行党委书记、主题教育领导小组组长郭树清强调,要结合各地区各单位实际,切实把理论学习、调查研究、推动发展、检视整改贯通起来,有机融合、一体推进,加快建设现代中央银行制度,强化金融稳定保障体系,持续推进重点风险处置工作,提前防范外部风险溢出。
【央行:加快建设现代中央银行制度 持续推进重点风险处置工作】4月10日,人民银行召开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动员部署会议。人民银行党委书记、主题教育领导小组组长郭树清强调,要结合各地区各单位实际,切实把理论学习、调查研究、推动发展、检视整改贯通起来,有机融合、一体推进,加快建设现代中央银行制度,强化金融稳定保障体系,持续推进重点风险处置工作,提前防范外部风险溢出。
【央行“1号令”重磅发布!金控公司关联交易新规正式落地 明确主体责任 设置过渡期】《办法》界定了金融控股公司关联方以及金融控股集团的关联交易类型,明确禁止性行为,要求其设置关联交易限额。央行指出,发布实施《办法》,有助于推动金融控股集团提升关联交易管理水平,防范利益输送、风险传染和监管套利,健全宏观审慎政策框架。(券商中国)
央行2022年第三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不断深化金融改革,加快推进金融市场制度建设。加快构建多层次债券市场体系,继续扩大金融债券余额管理和宏观审慎管理试点,推动柜台债券业务发展,为中小金融机构提供多元化的债券投资交易、托管结算等渠道,提升债券市场流动性。进一步完善债券承销和做市机制,增强一二级市场联动,提升债券定价的有效性及传导功能。坚持市场化、法治化原则,继续贯彻“零容忍”理念,加大对债券市场违法违规行为的查处力度。坚定不移推动债券市场对外开放。
10月20日报道,一位知情人士透露,英国财政部本财年将向英国央行划拨逾110亿英镑,旨在弥补因债券购买行动而蒙受的预期损失。财政部在周二发布的最新“中央政府供应预估”报告中公布了有关资金划拨的详细内容。这笔111.75亿英镑的款项被列在“对金融机构的援助-支付予英国央行”项下。英国议会下周一将对声明内容进行讨论。
英国央行将于下月开始出售通过量化宽松计划购买的债券。财政部发言人表示,“新财政大臣仍然非常致力于保持央行独立性并对此充满信心”。
英国央行购债行动的损失由财政部负责,因此相关损失最终将由纳税人承担。据彭博计算,英国央行的全年损失最早可能在明年突破200亿英镑。
央行金融研究所所长周诚君表示,如果在全球范围内对绿色可持续发展的信息披露,能够形成类似会计和财务准则那样的共同语言、统一标准、严格规范格式,对国际企业更好地在全球范围内开展活动、对各国更好地推动绿色转型都将特别有利。他建议,顺应当前中国绿色转型和绿色金融改革发展的良好趋势,应加快推动在国内形成关于绿色可持续发展的信息披露标准。(中证报)
近日,第一财经记者获悉,央行、银保监会联合对金融机构发布《关于做好重点房地产企业风险处置项目并购金融服务的通知》(下称《通知》),要求银行业金融机构要按照依法合规、风险可控、商业可持续的原则,稳妥有序开展房地产项目并购贷款业务,重点支持优质房地产企业并购出现经营风险的房地产企业优质项目。
与此同时,两场相关的座谈会也相继召开,鼓励优质民营房地产企业以及国有房地产企业,并购出现风险的大型房地产企业的优质项目,支持银行满足房地产企业合理融资需求,对出现风险的大型房地产企业,不盲目抽贷断贷,打消房企和金融机构的一些疑虑,促进房地产行业平稳健康发展和良性循环。
随着房地产项目并购融资环境逐步回暖,预计接下来房地产行业将会迎来一波项目并购潮。
市场分析认为,在当下的房地产行业,并购也许是速效药,是激活企业和盘活资产的重要途径。但值得注意的是,与此前几轮房地产行业并购重组交易标的多以股权为主有所不同,《通知》此次明确,重点支持优质房地产企业兼并收购出险和困难房地产企业的优质项目,而非企业本身。
《通知》内容主要涉及六个方面,一是明确银行业金融机构要按照依法合规、风险可控、商业可持续的原则,稳妥有序开展房地产项目并购贷款业务,重点支持优质房地产企业兼并收购流动性困难房地产企业的优质项目。
“过去,房地产企业也会出现一些经营困难,每年都有大量中小房企倒闭,但这些房企的退出并不会对市场产生影响,其中一个重要的风险化解手段就是并购,由别的大型企业收购或者把项目买去。目前,一些相对来说比较大的房地产企业出现了风险事件,做好相关风险化解工作,并购也是一个很重要的手段。”第一财经从接近监管人士处了解到,此次《通知》兼并收购的主体要自身条件较好,否则也会拖累参与并购的房地产企业自身。
《通知》也在加大债券融资支持力度方面明确了导向,即支持优质房地产企业在银行间市场注册发行债务融资工具,募集资金用于重点房地产企业风险处置项目的兼并收购。一方面,人民银行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积极为并购企业发行债务融资工具提供服务,提高发行效率;另一方面,也鼓励金融机构投资并购债券和并购票据等债务融资工具。
此外,《通知》提出,要积极提供并购的融资顾问服务。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发挥客户和网络渠道优势,整合信贷、投行、金融市场的业务资源,提供融资顾问服务。同时,加强与证券公司、会计师事务所等第三方机构的合作,匹配并购双方需求,提高并购成功率。
在提高并购服务效率方面,《通知》要求,加快重点房地产企业项目并购贷款的审批流程,提升全流程服务效率。对于风险可控的项目,可以提前启动尽职调查和信贷审查。推动地方政府优化被收购房地产项目预售资金管理,加快权证办理等支持措施,为并购融资营造良好环境。
《通知》强调,银行业金融机构要按照穿透原则评估项目的合规性。不能只看项目的表面,还要穿透到底层,查看该项目是否合规,同时要严格遵守房地产开发贷款的监管要求,加强并购贷款的风险控制和贷后管理,做好资金用途的监控。
另外,《通知》明确,要建立报告制度和宣传机制。银行业金融机构要建立重点房地产企业项目并购贷款的报告制度,按月向人民银行和银保监会报告其开展并购金融服务的情况、存在的问题和建议,积极配合并购双方披露项目并购和金融支持的信息。
第一记者从业内了解到,前一段时间由于市场形势变化,房地产行业面临一定的流动性短缺。基于此,一些房企担心对经营困难的房企承债式收并购,可能会影响收并购方自身的负债指标。
融资环境改善是房企开展项目并购的直接动力源。四季度以来,金融部门多次发声“满足合理的住房信贷需求”、“促进房地产业健康发展和良性循环”。商业银行个人按揭贷款、开发贷款投放速度相应加快,涉房贷款融资环境正在改善。
第一财经记者获悉,近期两场关于房地产融资的重要会议相继召开,向市场传递金融部门维护房地产行业“良性循环”的信号。
近日,央行、国资委召开房地产企业座谈会,参会机构主要为优质的大型民营房地产企业以及国有房地产企业,鼓励优质企业按照市场化原则并购出现风险的大型房地产企业的优质项目。
此外,央行、银保监会也于近期召集部分银行业金融机构进行座谈,希望银行业金融机构能够积极推进并提供并购贷款,对出现风险的大型房地产企业不要盲目抽贷断贷。
实际上,这并非金融监管部门针对房企并购贷款的首次发声。早在12月3日,银保监会有关负责人答记者问中已指出,现阶段,要根据各地不同情况,重点满足首套房、改善性住房按揭需求,合理发放房地产开发贷款、并购贷款,加大保障性租赁住房支持力度,促进房地产行业和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于12月10日举行房地产企业代表座谈会指出,将优先支持符合房地产调控政策的企业注册债务融资工具用于并购项目或已售在建项目建设。
红塔证券研究所所长、首席经济学家李奇霖分析,过去几年整个房企资金链条高度依赖房地产预售产生的现金流,这是维持规模扩张、存量债务偿还的重要基础和前提条件,但这一模式在2021年房地产调控下发生了一些变化,一是“三道红线”收紧了房企杠杆扩张上限,二是房价上涨预期不再,三是信用风险压力加大,购房者和房企之间信任关系被打破,这让预售回款难度进一步加剧。于是,整个房地产业链条在一定程度上陷入一种“恶性循环”。
李奇霖认为,把房地产行业的“恶性循环”变成“良性循环”,其中一个办法就是对于有出清压力的房企,鼓励龙头优质房企去收购低价抛售的资产,这些龙头优质房企本身可以从金融机构获得稳健溢价,融资成本低,这都有助于促进行业良性循环和风险市场化出清。
近日,人民银行、银保监会分别召开党委(扩大)会议,传达学习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研究部署贯彻落实工作。
人民银行会议内容包括:做好跨周期和逆周期政策设计,提高货币政策的前瞻性针对性;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碳减排支持工具;金融科技依法规范发展,加强反垄断和反不正当竞争;稳妥实施好房地产金融审慎管理制度,因城施策促进房地产业良性循环和健康发展等。
银保监会会议内容包括:积极推出有利于经济稳定的金融监管政策;持续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强监管能力建设等。
12月13日,人民银行党委召开扩大会议,传达学习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研究部署贯彻落实工作。
会议认为,这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是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重要历史时刻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会议充分肯定了今年经济工作取得的成绩,客观分析了当前国内外经济形势,深刻阐述了需要正确认识和把握的新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明确提出了明年经济工作的总体要求、政策取向和重点任务,对于认清形势、明确方向,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十分重大的指导意义。
会议指出,做好明年的金融工作,全面深化金融改革开放,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推动高质量发展,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认真履行国务院金融委办公室职责,继续做好“六稳”、“六保”工作,为稳定宏观经济大盘、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营造适宜的货币金融环境。
一是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灵活适度,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做好跨周期和逆周期政策设计,提高货币政策的前瞻性针对性。持续释放贷款市场报价利率改革潜力,促进企业综合融资成本稳中有降。增强人民币汇率弹性,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
二是持续改进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质效。加强政策协调联动,引导金融机构加大重点领域的支持,推动国民经济畅通循环。多措并举,促进中小微企业融资增量、扩面、降价。遵循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原则,用好碳减排支持工具和支持煤炭清洁高效利用专项再贷款,支持碳减排重点领域的发展。做好国家重大区域发展战略的金融支持工作。进一步提升金融服务乡村振兴能力和水平。
三是坚持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巩固拓展防范化解重大金融风险攻坚战成果,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底线。进一步健全宏观审慎政策框架。支持金融科技依法规范发展,加强反垄断和反不正当竞争,以公正监管保障公平竞争,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
四是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化农信社改革和债券市场改革。加强金融基础设施统筹监管。稳妥有序推进数字人民币研发。持续深化国际金融合作,推动金融业有序扩大开放。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稳妥实施好房地产金融审慎管理制度,加快完善住房租赁金融政策体系,因城施策促进房地产业良性循环和健康发展。
12月10日,银保监会党委书记、主席郭树清主持召开党委(扩大)会议,传达学习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结合银行业保险业监管工作实际,研究部署贯彻落实措施。
会议要求,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切实担负起稳定宏观经济的责任,持续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质效,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底线,深入推进银行业保险业改革开放,按照稳字当头的要求,着力稳定宏观经济大盘,促进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一是全力支持经济高质量发展。积极推出有利于经济稳定的金融监管政策。聚焦扩大内需战略,精准支持“十四五”重大项目建设和国家发展战略实施,满足基础设施适度超前投资的资金需求。推动银行保险机构支持科技自立自强。指导加大制造业中长期贷款投放力度。引导金融机构做好“六稳”“六保”工作,加大对小微企业、科技创新、绿色发展的支持力度。加强对“专精特新”企业金融支持,促进中小微企业融资增量、扩面、降价,优化民营经济金融服务,继续引导金融系统向实体经济让利。完善绿色金融政策体系,推动绿色低碳转型,支持能源保供稳价。加强对乡村振兴的金融支持,促进共同富裕。持续加强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全力做好冬奥会、冬残奥会金融服务保障。
二是持之以恒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继续按照稳定大局、统筹协调、分类施策、精准拆弹的方针,积极防控重点领域风险。完善金融风险处置机制,强化金融监管责任,推动落实地方党委政府责任,压实机构责任和股东责任。强化股东资质审查,严格规范大股东行为,加大对违法违规股东惩戒和公开披露力度。坚持“一企一策”“一地一策”处置高风险地方中小金融机构,将风险处置与深化改革、推动高质量发展结合起来。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持续完善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的房地产长效机制,加大对长租房市场、保障性住房建设金融支持力度,促进房地产业良性循环和健康发展。配合做好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风险防范化解。严防高风险影子银行死灰复燃。稳妥处置大型实体企业债务风险。严厉打击违法违规金融活动。依法规范和监管互联网平台金融业务,防止资本在金融领域野蛮生长。
三是持续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持续推动完善银行保险机构公司治理。支持各地“一省一策”加快省联社改革,推进政策性银行分类分账改革,规范大型银行综合化经营,建立理财公司与母公司风险隔离机制,督促信托业回归职能定位,强化资产管理公司不良资产处置的核心功能。持续增强保险保障功能,规范发展第三支柱养老保险,巩固车险改革成果,推动巨灾保险试点和立法进度。加快推动商业健康保险发展,切实满足基本医疗保障以外的保障需求。推动金融业制度型开放,提升金融服务共建“一带一路”水平。
四是进一步加强监管能力建设。完善风险监测预警体系,提高发现问题和处置风险的能力。遵循宪法宗旨和立法精神,加强金融法治建设,强化监管执法,全面提高金融违法违规成本。优化监管资源保障。夯实监管数据基础,深入推进监管大数据平台建设,提高监管数字化智能化水平。
五是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运用好党史学习教育成果。认真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健全完善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贯通协同机制,持续推动系统党的建设高质量发展。坚决查处金融风险背后的腐败问题,一体推进惩治金融腐败和防控金融风险。将强化金融监管与加强权力监督结合起来,规范监管权力运行。加强金融监管干部队伍建设,加强调查研究,坚持“三严三实”,全力打造忠诚干净担当的监管铁军。从讲政治的高度坚决抓好中央巡视反馈意见整改工作,举一反三、堵塞漏洞、完善制度,全面加强银行保险监管,有力促进银行业保险业高质量发展。运用好党史学习教育成果。认真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健全完善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贯通协同机制,持续推动系统党的建设高质量发展。坚决查处金融风险背后的腐败问题,一体推进惩治金融腐败和防控金融风险。将强化金融监管与加强权力监督结合起来,规范监管权力运行。加强金融监管干部队伍建设,加强调查研究,坚持“三严三实”,全力打造忠诚干净担当的监管铁军。从讲政治的高度坚决抓好中央巡视反馈意见整改工作,举一反三、堵塞漏洞、完善制度,全面加强银行保险监管,有力促进银行业保险业高质量发展。
在全面降准消息公布后,市场又迎来“定向降息”。中国人民银行再贷款、再贴现利率表显示,自12月7日起,下调支农、支小再贷款3个月、6个月、1年期利率0.25个百分点,分别至1.70%、1.90%、2.00%。
专家表示,下调支农、支小再贷款利率,有助于降低“三农”和小微企业贷款利率,更好地发挥货币政策“精准滴灌”和“直达实体”的作用。
人民银行今年首次下调支农、支小再贷款利率,去年曾两度下调支农、支小再贷款利率。
光大银行金融市场部分析师周茂华表示,去年人民银行使用结构性工具“组合拳”的效果较理想,有效提升了政策传导效率。同时,有力地稳定了市场主体信心,促进国内生产稳步恢复。
对此次人民银行下调支农、支小再贷款利率,市场人士认为,这是要在保持总量适度的前提下,更多倚重结构性工具,精准支持实体经济。
周茂华表示,人民银行通过“定向降息”支持实体经济薄弱环节,降低小微企业、“三农”综合融资成本,激发微观市场主体活力,有助于稳定就业、促进内需加快恢复。此外,结构性工具有助于提升政策精准质效,更好平衡稳增长与防风险。
“继公布全面降准消息后,7日人民银行又下调支农、支小再贷款利率0.25个百分点,体现了货币政策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研究员温彬表示,当前,“三农”、小微企业仍是经济发展薄弱环节,需进一步加大金融支持力度。下调支农、支小再贷款利率,有助于降低中小银行资金成本,进而引导中小银行降低“三农”和小微企业贷款利率,更好地发挥货币政策“精准滴灌”和“直达实体”的作用。
有市场人士表示,近期市场对降息的预期很强,但人民银行在全面降准后,随即下调支农、支小再贷款利率,这意味着在短期内政策利率下调概率变小。
在天风证券固定收益首席分析师孙彬彬看来,短期内货币政策将宽而有度,12月仍难以满足降息条件。在此前宣布全面降准时,人民银行再次提到“不搞大水漫灌”,说明当前货币政策基调没有发生显著变化。
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表示,此次全面降准有望带动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下调,从而在降低贷款利率方面起到代替直接下调中期借贷便利(MLF)利率的作用,这有助于节省货币政策空间。
市场人士分析,此次下调支农、支小再贷款利率,说明货币政策旨在精准支持“三农”和小微企业,而非“大水漫灌”。
“货币政策呵护经济运行,但不存在大幅宽松的必要。”植信投资首席经济学家兼研究院院长连平表示,货币政策总体上仍“以我为主”,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注重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运用。后续人民银行仍将通过支农、支小再贷款再贴现政策,普惠金融政策等结构性工具继续扩大对重点领域、重点区域高质量发展的支持力度。
中国人民银行周四晚间宣布,自12月15日起,上调金融机构外汇存款准备金率2个百分点,即外汇存款准备金率由现行的7%提高到9%。
外汇存款准备金率是指金融机构交存中国人民银行的外汇存款准备金与其吸收外汇存款的比率。提高外汇存款准备金率,可以收紧外币流动性,从而在一定程度上达到抑制人民币汇率单边升值预期的目的。
这是今年以来央行第二次上调外汇存款准备金率。6月15日,央行将金融机构外汇存款准备金率从5%提高到7%。今年以前,央行很少动用外汇存款准备金率这一政策工具,上一次上调还是在2007年。
央行上调外汇存款准备金率主要还是应对近期人民币升值过快的情势。最近几个交易日,人民币汇率升势明显,连续突破重要关口。周四盘中,人民币对美元汇率最高升至6.3418,续创2018年5月中旬来新高,比7月28日低点6.5102升值约2.7%。截至发稿,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已回落至6.37附近。
人民币走强的同时,美元指数也不示弱。对此,分析师表示,下半年以来,我国出口强劲势头不改,导致贸易顺差不断扩大,令外汇市场美元供给相对过剩,从而推动人民币汇率走强。
国家外汇管理局数据显示,1-10月,银行结售汇顺差1965亿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2倍。今年前三季度,衡量结汇意愿的结汇率,也就是客户拿到外汇以后卖给银行的规模和客户涉外外汇收入之比是66.9%,这个比例比去年同期上升了2个百分点。
另一方面,人民币汇率升值过快会侵蚀外贸行业利润,央行在此时出手亦有稳外贸的考量。央行第三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指出,要加强预期管理,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引导企业和金融机构树立“风险中性”理念,指导金融机构基于实需原则和风险中性原则积极为中小微企业提供汇率避险服务,降低中小微企业汇率避险成本,加强自身外汇业务风险管理,维护外汇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12月6日,中国人民银行决定于12月15日下调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将释放长期资金约1.2万亿元。
此次降准,既有速度,也有力度。12月3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视频会见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总裁格奥尔基耶娃时表示,将适时降准,加大对实体经济特别是中小微企业的支持力度。仅间隔一个周末,降准迅速落地。降准将为实体经济带来约1.2万亿元长期资金,力度不可谓不大。这样的速度和力度传递出我国作为负责任的发展中大国保证经济平稳健康运行的决心。
此时降准,既有空间,也有必要。近年来,我国存款准备金率有所调降,但仍处于国际较高水平,仍有一定的降准空间。此次降准后,金融机构加权平均存款准备金率为8.4%。当前国内外形势复杂严峻,我国经济面临新的下行压力,要在高基数上继续保持平稳运行面临不少挑战。三季度GDP同比增速跌至4.9%,两年平均增速为4.9%,均低于市场预期。近期大宗商品涨势受到遏制,电力供应紧张有所缓解,11月PMI指数重回荣枯线以上,显示经济景气度回升,但中小微企业的复苏基础仍然不稳固,需要进一步的政策支持。
此时降准,正是为了加大对实体经济特别是中小微企业的支持力度。一方面,降准能够有效增加金融机构支持实体经济的长期稳定资金来源,增强金融机构资金配置能力。另一方面,此次降准落地后,每年能够为金融机构降成本150亿元,这部分资金也将通过金融机构让利给企业,促进社会综合融资成本进一步降低。
降准在年末落地,有助于稳定市场主体预期,提供增量资金帮助企业走出困境,进一步增强企业对明年经营发展的信心。临近跨年时点,降准更能产生平滑跨年经济波动、加强跨周期调节的效果,确保年末至明年我国经济继续运行在合理区间。
需要强调的是,降准并非意味着“大水漫灌”,货币政策稳健取向没有改变。12月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强调,明年经济工作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灵活适度,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这表明稳健仍将是明年货币政策的主基调。此次降准则是货币政策常规操作,释放的一部分资金将被金融机构用于归还到期的中期借贷便利(MLF),还有一部分被金融机构用于补充长期资金,以更好地满足市场主体需求。
接下来,我国货币政策仍将以我为主,坚持正常货币政策,保持政策的连续性、稳定性、可持续性。货币政策将继续加大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提升前瞻性和自主性,同时,通过结构性政策引导金融机构继续加大对中小微企业、绿色发展、科技创新等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支持,为高质量发展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营造适宜的货币金融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