险企偿付能力将普降

来自创业知识 内容团队
2025-05-17 12:33:17

为了进一步完善偿付能力监管制度,做好偿付能力报告编报规则与《企业会计准则解释第2号》的衔接工作,保监

为了进一步完善偿付能力监管制度,做好偿付能力报告编报规则与《企业会计准则解释第2号》的衔接工作,保监会近日下发了《保险公司偿付能力报告编报规则———问题解答第9号:偿付能力报告编报规则与的衔接》(以下简称《问题解答第9号》)。

《问题解答第9号》中对偿付能力的评估加入了风险权重,只有通过重大保险风险测试的保单才按此前的标准来计算最低资本,否则最低资本的计算将会提高。由于保险公司只要有一单保单未能通过重大保险风险测试,在其他条件不变的前提下,评估标准的变化都将导致险企偿付能力下降。

最低资本将会上升

2009年保监会一直敦促保险公司加强自身偿付能力。据今年全保会透露的信息显示,45家公司增资扩股225亿元,10家公司发行次级债180亿元。到2009年底,偿付能力不达标的保险公司为8家,较年初减少了5家。除去增资、发行次级债等外部手段外,各大保险企业还相继采用降低管理费用、调整业务结构、加大分保等方式,进一步完善了偿付能力状况。

但仅以资本规模来评判偿付能力风险并不全面。保监会主席吴定富也曾指出,目前的偿付能力标准不能充分反映公司的风险,要完善以风险为基础的最低资本标准修订。

保险公司的最低资本是计算保险公司偿付能力充足率的重要指标(偿付能力充足率=实际资本/最低资本),是指保险公司为应对资产风险、承保风险等风险对偿付能力的不利影响,依据中国保监会的规定而应当具有的资本数额。

而在此《问题解答第9号》中,最低资本评估标准已经按不同类别进行调整。根据《问题解答第9号》规定,通过重大保险风险测试的保险合同和混合保险合同分拆后的保险风险部分,按照《关于实施有关事项的通知》(保监发〔2008〕89号)中的有关规定计算最低资本。

而未通过重大保险风险测试的保单和混合保险合同分拆后的其他风险部分的最低资本评估标准则如下:未通过重大保险风险测试的保单的最低资本为期末负债的4%,投资连结保险合同分拆后的其他风险部分的最低资本为期末负债的1%,其他混合保险合同分拆后的其他风险部分的最低资本为期末负债的4%。其中,期末负债是指按照有关会计准则确定的负债。此标准下,最低资本的计算都比此前有所提高。

保险公司应当自2009年年度偿付能力报告开始,按照此项规定的最低资本表编报偿付能力报告。由于风险权重的加入,保险公司只要有一单保单未能通过重大保险风险测试,在其他条件不变的前提下,保险公司的最低资本都会增加,偿付能力自然就会相应下滑。

补充偿付能力将更有的放矢

一外资保险公司精算师表示,调整后的最低资本要求能够较为准确反映保险公司的偿付能力。之前的最低资本评估并未充分反映保险公司的偿付能力风险,因为实际上两家保险公司尽管实际资本和最低资本都相同,但它们各自的管理和经营结构不同,从中产生偿付能力风险也不同。而新的最低资本要求则能反映出两家公司的偿付能力风险的差别。

根据《问题解答第9号》要求,保险公司的偿付能力报告中的保险合同负债继续适用保监会制定的责任准备金评估标准,非保险合同负债适用会计准则。重大保险风险测试和混合保险合同分拆适用于偿付能力报告。

与投资连结保险相关的资产、负债、收入、费用和损益的核算应当与财务报表保持一致,保险公司应根据财务报表自行调整偿付能力报告中的有关项目口径和勾稽关系。

而分拆后的万能保险的投资账户负债和未通过重大保险风险测试的保单对应的负债应遵循与财务报告一致的计量原则。分拆后的万能保险的投资账户负债和未通过重大保险风险测试的保单对应的负债计入保户储金。

中山大学风险管理和保险学主任申曙光表示,监管层对偿付能力监管的细化更有利于保险公司在未来的经营和发展中根据自身的风险进行偿付能力方面的补充。比如以投资型保险为主营产品的保险公司就可以据最低资本与负债的具体比例关系进行补充资本金或者调节产品市场规模。

在今年的全保会上,吴定富明确发出警示,当前全行业还处于快速发展的阶段,很多公司对资本的依赖性较强,容易导致偿付能力不达标。对部分偿付能力处于警戒区域的公司,在2010年复杂的经济金融形势下,可能会出现偿付能力水平下降、甚至不达标的情况。

而上述外资寿险精算师表示,从保险会对偿付能力监管的一系列规章制度来看,保险公司未来会时时紧绷偿付能力达标之弦。新规将促使保险公司未来会更加注重依据风险基础而调节自身的经营管理和资本规模。

险企偿付能力“警钟”再响

一季度保费的快速增长让原本就堪忧的偿付能力再次亮红灯。为防止偿付能力风险重现,保监会近日再给险企敲警钟,明确表示对偿付能力不达标险企严肃查处。

统计数据显示,一季度全国实现原保险保费收入4541.4亿元,同比增长38.6%,是近年来同期增速较高的一年。

中国保险业的增长速度高于其盈利能力,快速增长的保费给偿付能力带来了压力。很多保险公司的盈利来自于投资利润,而非承保利润。这样的增长模式必然导致偿付能力方面的压力。瑞士再保险中国执行总裁魏希霆(RobertWiest)认为。

据了解,保费收入是公司的负债,保费收入增加,相应的偿付能力压力也在增大。业务的快速发展令险企亦喜亦忧,喜的是市场规模扩大,忧的则是又需要寻求各方支持以解决资金不足的难题。

保监会在19日召开的一季度监管工作会议上披露,下一步将加大对保险业的分类监管力度,对偿付能力不达标的企业将依规进行停业务、关机构,坚决严肃查处。

早在2008年,保监会就依据偿付能力进行分类监管,将保险公司分为偿付能力不足类(低于100%)、充足I类(100%-150%之间)和充足II类(高于150%),偿付能力不足的险企的业务将受到限制,而偿付能力充足I类公司需要提交和实施预防偿付能力不足的计划。

如果险企的偿付能力充足率低于监管的红线,其业务拓展和机构设置将受到影响。据悉,信泰人寿等多家险企去年由于增资问题没有解决,分支机构与业务明显受限,保费曾出现下降趋势。因此,每一家偿付能力亮起红灯的险企都会想方设法来寻求各方支持。

今年已有9家险企增资金额近80亿元以解偿付能力之困,其中5家险企在4月初集中采取增资行动,包括生命人寿、昆仑健康人寿、中英人寿、海康人寿、信泰人寿。

同样陷入补血困境的还有第一梯队的大公司。近日,各上市险企发布的年报显示,部分险企的偿付能力仍有继续下滑的趋势,如截至2009年底,平安财险的偿付能力充足率为144%,人保财险的偿付能力充足率为111%。今年一季度各家公司保费收入都在快速增长,可以预见这两家险企的偿付能力已进一步下降,增资成为当务之急。据了解,平安财险和人保财险将通过发次级债的方式来补血。此外,太平洋(601099)寿险为了保证偿付能力充足,今年进一步发力争夺市场份额,已制订了扩股增资120亿元的计划。

一位券商分析师指出,增资扩股、发行债券是险企融资最主要的途径,但是很多险企去年已经发行过企业债券,近期发债的可能性很小。考虑到目前资本市场的状况,保险公司的融资前景不容乐观。

保险公司也可以将承保利润和投资收益转为股本提高资本金,以应对偿付能力问题。首都经贸大学教授徐高林指出,目前各保险公司都在积极寻找新的投资渠道以获取更高的收益,一方面回报投保客户和股东,另一方面扭转偿付能力不足的颓势。

但是险资由于受投资渠道和投资比例所限,投资收益还无法及时对资本金进行补充。目前,险资主要以协议存款、债券投资为主,占比接近80%,少部分用于权益类(股票和基金)投资和不动产投资等。未来,不动产投资、医疗机构投资、未上市公司股权投资等的开闸有望推高险资的利润。但目前来看,上述投资均为长期投资,并不能很快解决险企缺血难题。

另有保险业内人士指出,未来保险公司很可能还会通过分保方式将部分承保风险转移出去,以解决偿付能力不足的问题。这一观点得到了魏希霆的认同,再保险是一种非常有效的资本来源,在提供资本的同时,还使保险公司能够转移风险,并提高风险管理水平。

文章关键词:
创业萤火
创业萤火
创业萤火
Copyright 2021 yinghuodd.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备2020017053号-1
安徽萤火点点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安徽省合肥市政务文化新区栢悦中心2412室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51-63844003举报邮箱: jubao@yinghuod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