恶意逃避债务虽然是违法的,但我国目前的刑法并没有明确规定为犯罪。因此,恶意逃避债务或者协助恶意逃避债
恶意逃避债务虽然是违法的,但我国目前的刑法并没有明确规定为犯罪。因此,恶意逃避债务或者协助恶意逃避债务不能视为犯罪。但值得注意的是,根据我国刑法,债权人为银行的,违法者以恶意透支信用卡的方式进行诈骗,数额较大的,可以构成信用卡诈骗罪。此外,虽然恶意逃避债务或协助恶意逃避不构成犯罪,但并不意味着不需要承担民事和行政法律责任。
公司恶意逃避债务可否将股东列为被告
(一)“滥用公司人格”的规定
新《公司法》增加的关于“滥用公司人格”的规定,是指公司股东以自己的意志操纵公司意志,使公司成为傀儡,成为逃避债务、规避风险的工具。一方面,公司股东利用公司为义务承担者的主体身份,将公司的资产及相关资产恶意转移到股东名义下,实质上是把公司作为对付债权人索债的工具,以达到逃避债务的目的。另一方面,公司股东将公司经营所得及相关资产全部转移至各位股东的行为,使公司实质上成为“空壳”,从而无力清偿债权人的欠款,妨碍了债权人债权的实现。
(二)公司人格否认制度特征
针对这种恶意逃避债务的行为,新《公司法》对于公司股东滥用公司法人独立地位和股东有限责任的这一新规定,对于保护债权人的权益,维护社会的正当利益以及确保公司设立的宗旨无疑会起到积极作用。它将促使我国公司制的完善和发展。人格否认制度旨在防止公司人格的滥用,保护债权人的利益。司法实践中,公司人格否认制度具有以下几个特征:第一,公司已经合法取得法人资格。第二,公司的股东滥用了公司人格。第三,公司人格的滥用侵害了债权人的合法权益或者社会公共利益。第四,公司人格否认是一种对公司人格的个案否定。
将经营所得及相关资产全部转移至其公司的各位股东名下,致使公司无力还债。这种做法属于恶意逃债的行为。自2006年6月29日起施行的刑法修正案(六)规定,公司、企业通过隐匿财产、承担虚构的债务或者以其他方法转移、处分财产,实施虚假破产,严重损害债权人或者其他人利益的,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5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2万元以上20万元以下罚金。